同型号水泵调定混合给水系统的运行工况
2020-05-230
当同型号的两台水泵并联运行,一定一调混合给水时,按同扬程流量叠加法则,可 画出不同转速的调速泵与定速泵并联运行的合成特性曲线,如图4.4。
随着系统用水量的变化,调定混合给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方式有:单台泵调速运 行、单台泵额定转速运行、一台泵以额定转速运行一台以调速运行、两台泵都以额定转 速运行。显然在任何一种运行方式下,每台泵都有在不稳定运行、低效率运行、高效率 运行、汽蚀运行的可能性。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运行,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, 都应避免或缩短低效率运行,使泵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,千万不能使泵进入不稳定工作 区和汽蚀区。下面对调定混合给水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:
单台泵的调速运行工况和定速运行工况在前面已分析过,此处不再累述。两台泵均 在额定转速下运行的工况分段如图4.4所示:高效率工作段为Ai+2Bi+2,左、右过渡段 为 Cl+2Al+2、Bl+2Dl+2, 不稳定工作段为ECl+2,汽蚀工作段为D1+2F1+2。
当调定混合并联给水时,要保证定速泵处于高效段运行,必须使水泵工作扬程H满 足Hb^HCHa,Ha、Hb分别为定速泵高效段的左、右端点扬程。因此,调定混合并联 给水时,定速泵的高效工作区为AAi+2Bi+2BA。同理,可以确定出此时定速泵的左、右 低效区分别为CCi+2Ai+2AC、BBi+2Di+2DB,不稳定工作区为ECl+2CE,汽蚀区为 DDl+2Fl+2:F。从图4.4中可见,在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定速泵的不稳定工作区、 左低效区、高效区、右低效区,汽蚀区,从上到下垂直分布。
由前面对调速连续下调的调速泵的分析可知,其运行工况由从左到右的五个区确 定。从图4.4中可见,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调速泵的运行工况是从左到右水平分 区的,其中不稳定工作区为I’区,左低效区为II’区,高效区为III’区,右低效区为IV’ 区,汽蚀区为V’区。
由上述分析,在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若想同时保证调速泵和定速泵在高效段 运行,那么并联后的特性曲线工作点必须既落在调速泵的高效区Ai+2Bi+2Jl+2Ai+2,又必 须落在定速的高效区AAi+2Bi+2BA内,即落在图4.4中阴影重置相交处Ai+2Bi+2Si+2Ai+2 中。那么可以确定的是,在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要想同时保证调速泵和定速泵均 在高效段运行,调速泵的调速范围是很小的。这与系统水量变化量大的现实需求是矛盾 的,即要想同时保证调速泵与定速泵在高效段运行是难以实现的。下面通过对调定并联 混合给水时,随着系统用水量的变化,调速泵与定速泵工况点的变化的分析,说明为什 么很难保证调速泵和定速都同时在高效段运行。
众所周知,在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其工作点由管路特性曲线和水泵合成特性 曲线确定。当管路确定后,在阀门不调节的前提下,管路特性曲线就确定了。为了满足 系统最大用水量Qmax,使调速泵以额定转速与定速泵并联,合成特性曲线(Q-H) 1+2 交管路特性曲线于Ki+2,如图4.5。
当然,用水量处于最大用水量Qmax的可能性很小,所以实际用水量通常是小于系统 最大用水量Qmax的。现假设工况点位于Ki+2,当用户用水量逐渐减少时,应使工况点 Ki+2沿着管路特性,向左下方移动,以最大限度节能。从图4.5中可见,当用水量减少 时,系统所需的扬程也随之下降,在调定混合并联给水系统中,定速泵的工况点就向扬 程降低方向(流量增大方向)移动,即逐渐移向右高效端点,甚至进入右低效工作区。 由于系统总流量不断减少,而此时的定速泵工况点向流量增大侧移动,那么显然调速泵 的供水流量不断减小,因此调速泵的工况点由高效区的右端向左端移动,逐渐靠近左低 效区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,要使调速泵的高效率运行范围尽量扩大,应在选泵时,在调 速泵以额定转速工作时的工作点,应尽量靠近高效段的右端点B (即高效段的末端); 而要使定速泵尽量运行在高效段,就应在选泵时,使工作点位于其高效段的左端点A(即 高效段的始端)。很显然,在同型号水泵调定混合并联供水中,这是一对对立矛盾的条 件,即要使调速泵工作点处于高效段的右端时,定速泵的的工作点就无法处于高效段的 左端;要使定速泵的的工作点处于高效段的左端,调速泵的工作点就无法处于高效段的 右端。要同时保证调速泵与定速泵均高效率的运行,充分利用其高效段效率,这是无法 兼顾的。综上所述,这就是为什么在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》GB50015-2003(2009年版)
中3.8.4条规定:“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,应位于水泵高效点的末端”